WEBINAR ENDED
2048年前一个暮春的清晨,华夏大地上的人们发现东羲中再次出现乌雀。约一百年后,她被写进《汉书·五行志》,成就了世界上最早的、明确的太阳黑子记录,即“(河平元年)三月乙未,日出黄,有黑气大如钱,居日中央”。408年前的夏天,欧洲的Galileo对太阳做了持续数月的观测,证实太阳不是完美、一成不变的,而是存在不断变换的黑子。177年前,一位德国药剂师Schwabe发现太阳黑子数存在约10年的周期性变化。公元2019年,太阳黑子共消失了274天。公元2020年,黑子数目逐渐增加,大黑子再次出现,我们进入了第25太阳周。我们将通过本次讲座,向您讲述太阳黑子和太阳活动周期相关的故事、它们的物理本质、产生机制以及在高科技时代它们对我们的影响等。
  • I
    ISSI-BJ
  • J
    姜杰
  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
    姜杰,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,2007年获国家天文台天体物理博士学位。主要从事太阳磁周期的产生机理和物理预报、日球层磁场的长期变化和影响以及恒星磁活动等领域的研究。现任中国天文学会太阳和日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,国科联日地物理科学委员会(SCOSTEP)“日地耦合变化可预报性(PRESTO)”项目核心方向“太阳活动和它对地球气候系统影响”的联合负责人。
  • T
    Wing-Huen Ip
    ISSI-BJ Executive Director